文 | 王余意、陆远
图 | 王余意
编辑 | 陆远
2021年8月16日,由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主办、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协办的第二届“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习营暨文稿修订会在线上开幕。
在8月16日举行的研习营开幕式上,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周晓虹在云端向全体学员表示问候。他介绍说,在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的大力协助下,本次研习营原定在具有600余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贵阳青岩古镇举行,7月以来的局部疫情暂缓了大家线下相聚的脚步,但研习营和文稿修订的相关工作没有止步,选择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按时开幕并进行第一阶段的议程。今年晚些时候,研究院还将视疫情防控的具体情况,在青岩古镇适时完成第二阶段的议程。
研究院副院长周海燕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代中国研究院启动的口述史项目,既关注亲历者生命历程,也关注亲历者与时代的历史关联;不仅重视对口述历史与相关资料的收集,还珍视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8月16-18日,研习营举行了四场专题讲座,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带来了题为“三破与三立:如何破除口述史中的话语遮蔽”的讲演;原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校长吴晓萍通过方法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们讲授了口述史访谈与信任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陆远博士和周海燕教授,分别从口述历史的文本写作和交流访谈的角度做了精彩的讲授。四场讲座深化了研习营学员对口述史的感知,学员们热情高涨,针对四位老师的演讲内容和自身的实践困惑踊跃发问,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互动。
16日下午,当代中国研究院胡洁博士主持了第一场集体改稿会,全体学员对各自的访谈对象和访谈经历做了介绍。18日下午举行的第二次集体改稿会上,研究团队四名博士研究生董方杰、高玉炜、常江潇、王余意分别就他们的各自的专题研究进行了汇报。这些论文均以研究院举办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等资料为基础,对三线企业、新中国工人阶级劳动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年知识分子和“知青一代”社会学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相关学术成果已陆续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张乐天老师在评议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此外,研习营将学员分成九个小组,为每组配备一位指导老师与博士生助理。研习营第一阶段线上议程结束后,学员们将在周晓虹、张乐天、吴晓萍、周海燕、陆远、胡洁老师与研究院兼任教授金一虹、黑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爱丽、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亚秋等老师的指导下,对前期撰写的口述历史整理稿进行逐一修订,并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出版。
据了解,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启动了首届“口述历史征文大赛(2020)”,重点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劳动模范与解放军女兵。同年8月,研究院与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联合在云南大理成功举办首届“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习营暨文稿修订会。
202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研究院又启动了第二届“口述历史征文大赛(2021)”,将抗美援朝老兵以及赤脚医生、铁姑娘作为访谈对象。征文启事获得数百位社会各界朋友尤其是高校教师和青年学子的热烈响应,共有来自全国20余省市自治区的330位个人或团队报名参赛。绝大部分参赛者都按照要求开展了口述史访谈,不仅完成了录音的逐字录入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了口述史文稿,还搜集了亲历者的音影、文字资料。经过评审团的三轮审读,最终,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研究院遴选了61组优胜者参加本次研习营。